首页 > 中印合作

来源:驻加尔各答经商室 类型:原创 分类:调研

2009-03-21 20:09

印度基本经济数据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人口约11.28亿(2008年),居世界第二位。首都为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1年)。

  印度经济在独立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印于1991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1999年起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

  “十五”计划期间,GDP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2008财年预计增长9.0%。国民收入、财政收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改善。但农业增长缓慢,通膨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6.93602万亿卢比(2007/2008财年),约合1.16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1美元(2007/2008财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0%2007/2008财年)。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811月):1美元=49.01卢比。

  通货膨胀率:8%200811月)。

  失业率:8.3%2004/2005财年)。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811月月度经济报告)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煤        41295      43710.5      46198

  原油       3400      3220        3400

  水泥       13360       14780       15470

  钢材       4006       4454        5052

  生铁       323       470        397

  化肥       1450.5     1560.3       1609.5

  布(百万平方米) 45378      49577       53389

  发电量(亿度)  5944       6232       6675

  汽车(千辆)   1701.5      1564.5      2065.6

  

印度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01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2亿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67亿吨,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756.79亿吨,磷酸盐1.42亿吨,黄金68吨,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印度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五”计划期间,工业分别增长5.7%7.0%8.4%8.2%11.6%20084月至11月,工业同比增长4.1%

 

  印度农业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2%。由于投资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来农业发展缓慢。“十五”期间,农业增长率分别为-7.2%10.0%0.0%5.9%3.8%,年均增长率2.5%2008/2009财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为2.7%。近年来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百万吨):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粮食总产量      198.4     208.3     217.3

  稻米         83.11     91.8      92.7

  小麦         68.6      69.4      74.9

  玉米         14.2      14.7      15

  牛奶         92.5      97.1     100.9

  油料         24.4      28.0     24.3

  甘蔗            237.1     270.0     345.3

  茶叶         0.83      0.93      0.9

  皮棉(百万包*)    16.4      18.5     22.7

  黄麻(百万包**)   10.3      10.8     11.3

  *每包皮棉为170公斤。

  **每包黄麻为180公斤。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11月月度经济报告)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增幅在5.7%10.5%之间,200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服务业出口国。2007/2008财年,服务业增长10.8%,占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讯业和建筑业发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15.3%12.9%2006/2007财年增幅为16.6%12%。金融服务业“十五”期间分别增长8.0%5.6%8.7%11.4%13.9%,年均增长9.5%

  

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2005/2006财年,外国游客405.3万人次,增长12.5%,创汇59.31亿美元。2006/2007财年,外国游客463万人次,增长13%,创汇96.96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铁路为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世界最大铁路网之一。公路运输发展较快,承担全国70%货运量和85%客运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总长6.33万公里(2006/2007财年),其中电气化铁路1.78万公里,占铁路总长的28%。年度客运量62.19亿人次,货运量为4834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334万公里(2006年初),其中国家级公路6.6万公里,占总长2%,承担运输总量的40%,邦级公路13万公里。机动车辆8589.6万辆(2006/2007财年),其中客车93.4万辆,货车478.2万辆。公路运输收入中央为4999.1亿卢比,各邦为2168.91卢比。

  水运:主要港口12个,包括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原名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承担3/4货运量。孟买为最大港口,1/5海运和1/2集装箱运输经此港。中小港口200个。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1.4万公里,但实际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运公司,其中19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49家承担近海运输业务,其余两兼。2006/2007财年,港口货运总量6.5亿吨。

  空运: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飞机334架。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飞机201架。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国际机场5个,分别位于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和特里凡特琅。国内机场92个。“十五”期间,航运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数量翻一番。2003/2004财年至2006/2007财年,货运量增加45%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1日至次年3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债务累积占GDP80%。“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财年,中央财政赤字14257.3亿卢比(约合340亿美元),占GDP3.4%2007/2008财年,中央财政赤字预计为15094.8亿卢比(约合360亿美元),约占GDP3.2%。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3月底,外债为1696.29亿美元,其中长期外债1433.90亿美元,短期外债262.39亿美元。截至200828日,外汇储备约2908亿美元。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总 额       1897.13     2522.57    3121.07    3914.23

  进口额       1115.18     1491.66    1857.47    2359.11

  出口额       835.36     1030.91    1263.60    1555.12

  差 额       -279.82      -460.75    -593.87    -803.99

  

近年来,印度进口激增,出口增长缓慢,贸易赤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

  (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68.6%,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15.1%,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30.8%,电子产品8.6%,金银7.9%,机械7.5%,化工产品5.2%。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德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英国、瑞士、法国、伊朗、日本、香港等。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11月月度经济报告)

  1991年起积极引进外资。19918月至20073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23204.1亿卢比(约合546.28亿美元)。20074月至11月,外资4509.8亿卢比(约合111.4亿美元),同比增加36%。毛里求斯是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004月至200711月,对印累计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24%)、美国(9.37%)、英国(7.98%)、荷兰(5.84%),吸引外资较多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计算机软硬件、通讯、建筑、汽车、房地产、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财年头7个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对印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新加坡(8%)、美国(8%)、英国(7%)、荷兰(5%)和日本(3%)。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06/2007财年,外援总额1941.90亿卢比(45.045亿美元),其中贷款1689.06亿卢比(39.18亿美元),赠款252.84亿卢比(5.865亿美元)。近年来外援情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国际开发协会    462.96      535.56     720.52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72.51      420.06     685.41

  日本        297.13      274.51     941.85

  亚洲开发银行    214.86      268.24     693.42

  英国        150.69      137.15       *

  德国        12.70       19.14      26.87

  美国        9.96       5.27       *

  *:暂无数据。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据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20073月公布的统计结果,全国有2.4亿贫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于6.78美元,农村居民低于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婴儿死亡率57‰。人均寿命为63.2岁(2001年至2005年)。医院和诊所共3.2156万家(20061月),各类郊区、基础和社区卫生中心17.1567万家(20063月),医生66.0801万人(2005年),护士148. 127万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电话(包括移动电话)2.7288亿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镇60.04%,农村7.9%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